我家小妹
燕子是我表妹[年轻爱飞翔],老燕是我小舅。原文刊发于重庆晨报2007年8月29日副刊,标题为《因材施教 我家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讲述:老燕
记者:封雪
父亲:老燕,52岁,退休干部
女儿:燕子,24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现获得美国俄亥俄州保龄格林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体育心理学系硕士。
语录:爱好为学习让路,学习为品行让路,一切为健康让路。
我和妻子也做过这样的梦:凭着两口子都当过老师,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先决条件,女儿燕子将来就算不上清华、北大,至少也得读个重点本科吧。可是燕子刚上小学后不久,我就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女儿的各科成绩都不拔尖,可说是一“平”如洗,在全班50名同学中,她的成绩通常排在30名左右。
面对燕子的学习现实,我和妻子很快接受了,并重新摆正了心态。我们认识到,女儿成长的人生坐标应该是:做一个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己的头脑,丰富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有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体魄的人。那么,我们就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给孩子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强迫孩子取得所谓的高分好成绩。
自此,我没有因女儿平庸的成绩而责怪过她一次,而是鼓励她看到自身的优势.不久后,她竟然向我们宣布了她人生的第一个目标:考取南开中学。
凭女儿的成绩要上南开谈何容易,且当时重点中学只按地区就近招生,女儿想进那里只有争取当体尖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女儿主动决定每周去南开中学练习田径。小学五年级的整个暑假,女儿就这样顶着毒辣的太阳,挤着公车奔波于沙坪坝和江北之间,1年后,她一举拿下江北区400米、800米的田径冠军,并最终被南开中学招录。
1年训练的艰苦付出让女儿对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分外珍惜,但是以体尖生进入学校的她在班上成绩相当普通,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快让女儿抗不住了,她从学校给我打来了电话,声音无助得快哭出来:“爸,我现在急得整晚睡不着觉啊。”我问她的计划,女儿说她准备像其他同学一样开夜车奋战,要么就放弃午休去找家教补习。
我坚决PASS了她的馊主意,我告诉女儿宁肯分数低一点,也绝不能影响睡眠和身体,影响大脑发育。我反复告诫女儿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检测手段,高标准要求自己是正确的,但不能建立在自卑的基础上。“记住,爱好为学习让路,学习为品行让路,一切为健康让路。靠突击抓起来的知识不牢固,那些高分拿来没用。”至于田径,我表示只是希望女儿能在每天2个小时的锻炼中,利用运动增强体质调节情绪,不需要拿奥运冠军。最后女儿总结道:“不拿练习体育做成绩下降的借口,上课的45分钟一定不能开小差,对不对爸爸?”“精辟!”我一听就知道这次思想工作又做通了。就这样,初中毕业时,女儿的成绩已经追到了全班前8名,并被保送本校高中。
甫进高中,女儿的成绩又落到了全班中等,一切都像被打回了起点,孩子的心理又开始动摇起来,她又失眠了,最严重时一晚上只能睡一两个小时。但即便是如此,女儿也保持着绝不欠账开夜车的学习习惯。我立刻联系学校将女儿接回家缓冲了一段时间,等女儿的生理、心理都稳定下来再回学校住读。松弛得当的减压让女儿及时调整了心态,已经习惯了一步一个脚印学习的她再次战胜了自己,成绩直线上升并被推荐拿到了学校的最高奖学金。这时女儿毫不犹豫地将800元奖学金的一半捐成了班费,对此我非常吃惊,问她这是为什么。女儿说:“因为我知道自己并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只是综合素质比较高而已。”女儿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以及捐钱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孩子单纯质朴的行为更感动了我。
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我同时也看到了乖乖女儿性格的弊端―――胆小,缺少变通和闯劲。那时候,一名女研究生被小学文化的骗子骗到深山卖了的事正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我当时就想绝不能让女儿变成这样高分低能的“人才”。
我最看重孔子教育理论中的“因材施教”,女儿高中时被选为学生会体育部长,对此我坚决支持:“担任学生会的职务一定会耽误一些学习时间,可我认为这对于你将来立足社会有好处,放手去做吧。”
为了让女儿在相对闭塞和单调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不与社会脱节,我经常和女儿摆谈国家大事、新闻时事。在我的影响下女儿喜欢上了看报,
高一暑假时女儿主动提出要去看华山,我们同意她和另一名同学结伴而去,但是每天都必须给家里发短信或者电话报平安。一路上女儿拿主意、定行程,处理各种事务,极大地锻炼了她的胆量和独立生存能力,更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高考结束,女儿顺利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大学四年我和妻子没送过她一次,都是女儿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去北京。
大一下半期,教育部开始容许个别学生免费调系,作为全国王牌的北师大心理学系,成了大家争抢的香饽饽。高考时就将心理学填为第一志愿的女儿不忍再次错过这个机会,但又对自己目前“中偏下”的成绩信心不足。我在电话里极力鼓励女儿去大胆尝试这次机会:“不尝试就放弃,不是你的性格哦。”激将法果然奏效,女儿赶在最后的时间内报了名。不久结果出来了,女儿成为心理学收录的3名调系生之一。录取的原因之一是女儿知识面比较宽,综合素质较好;其二是因为很多同学信心不足没去报名。
因为从小就教育女儿要制定人生坐标,所以女儿很早就明确了大学毕业出国留学的目标,她知道国外大学对管理、心理学等软科学的录取,并不完全看学生的文化成绩,更多的是看你有没有相关的社会实践。于是大三那年,女儿领头与几位同学完成了一项小组调查:北京女大学生减肥情况调查。正好那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一场有关妇女健康的分会被安排在了北大,女儿他们的论文入选了这次分会的讨论。那天,作为小组代表和调查发起人,女儿第一次站上了北大的讲台,用流利的英文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大会代表们,宣读了他们的调查论文,赢得了代表们的高度赞扬。
大四毕业前,保送读研究生的名额下来了,女儿也在其中,这让她一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出国固然好,但风险大;保研则稳当,可两者只能选其一。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女儿决定选择出国,并取得美国俄亥俄州保龄格林大学全额奖学金。现在,小燕子真的长大了,她前段时间告诉我,她正在学习西班牙语,“因为要成为一名联合国官员必须会三门语言!”
记者:你的教育能如此成功,会不会因为你和妻子都是老师,所以才和普通家长不同?
老燕:我只能说家长的作用,在孩子早期很多习惯的培养上是极其重要的。也许我们只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方式方法上有意识地做了一些事,具体措施上倒不见得有多特别多好,我也不认为女儿有多成功,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女儿是个智力平平的孩子,而且写作方面一直不太好。
记者:都说女孩学习后劲不足,你认为呢?
老燕:现在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女孩成了高考状元。所以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教育像喝中药,是一个漫长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