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观 vs. 神秘观。设计论、目的论、神创论
自然神学:通过研究自然来领悟上帝的旨意
钟表匠理论:如果我们在路边看到一块钟表,虽然我们不知道钟表的主人是谁,但我们确切地知道,其背后肯定有一名钟表匠存在,正是这个钟表匠制造了这块结构复杂的钟表
拉马克:生物会对环境做出反应,这就是用进废退。随着环境的持续影响,生物习性也会随之改变,并且这种改变会遗传下去,这就是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理论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进化,而在于自然选择,也就是为生物进化找到了自然的动力,而不是超自然的动力。
自然选择案例:在黑暗的环境下,当眼睛不能给动物提供生存优势时,反而会变成劣势,因为眼睛经常发炎,加上地下生活的营养跟不上,所以,眼睛退化的变异体反而更容易生存。而埋在皮下残存的眼睛在感知方向方面仍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不能彻底消失。
适者生存同义反复谬误:适者才能生存,而生存的当然都是适者。《物种起源》中的原始提法是:“那些比其他生物有某些优势的生物,虽然是略微的优势,都会有最佳的生存机会,并能繁殖后代。”
科学一向对与宗教作战不感兴趣。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真理,而不是不断反驳错误使自己显得更正确。
达尔文得到了论战双方的一致支持,这就是言辞模糊的好处。
华莱士认为雌性的朴素体色是为了自我保护,雄性的亮丽体色则是大自然的本色表现,是生理活动合成的色素副产品,可以警告、吸引,有时还可以当作物种识别标记。
亲缘选择理论(汉密尔顿法则):通过基因亲缘计算,定量衡量利他行为。
案例:假如一只工蜂自己生育,它与子女的亲缘关系也只有1/2(蜂后占1/2),反而不如好好照顾蜂后,让蜂后为自己生育更多的姐妹。由于工蜂和姐妹之间的亲缘关系是3/4(父亲的全部基因和母亲的一半基因),这就意味着姐妹要比后代更划算,可以复制更多自己的基因。
最佳重复博弈策略:善意,不首先害人;宽容:犯错的对手只要合作可以原谅;强硬:以牙还牙;透明:原则简单公开。
累赘理论:个体承担的累赘越多,说明个体越强,因为它有这个能力负担得起这些累赘
种内竞争比种间竞争更为激烈,因为同一物种往往需要竞争相同的资源
收割理论:腾出空间后物种爆发。
“间断平衡”理论:物种的爆发和长期稳定。
自然界存在一个正常的物种灭绝率,大致是一百万年灭掉八个科,遇到大灭绝时动作就大一点儿,一百万年间可能会干掉二十个科。体型越大的物种,灭绝得越快。食肉动物平均一个属的生存期是八百万年。
HOX基因又叫同源异型基因,专门调控生物外观形体,掌控能力非常强大。
达尔文认为进化不需要目的也没有目的。拉马克则不然。
进化过程不为美学或伦理学提供理论基础,进化本身并不在乎所谓道德,也不承担责任。没有谋生能力的诗人之死或许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这并不表明自然选择是“恶”势力。所以,赫胥黎相信,进化并不会设置重重险难以阻挡人类最终走向光明。
经济上的自由竞争是为了达到垄断,然后所谓自由自然就不复存在。
所谓新达尔文主义,就是继承了自然选择理论,加入了新的遗传学知识,彻底放弃了获得性遗传的达尔文主义。
李森科闹剧:诱导定向进化。
马克思也喜欢拉马克主义,他相信自然界和社会一样,都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而这种方向感是达尔文反对的,达尔文强调的是随机变化,自然选择。更让马克思不高兴的是,达尔文还反复强调人的动物本性。如果达尔文正确,伟大的共产主义又从何谈起呢?
彷徨实验或变量实验:细菌抗药性与接触药物无关。
科学创世论,智慧设计论。
综合进化论:把遗传学中的各种复杂的学说和自然选择结合起来,并构建了群体遗传学主体框架。
一个物种的群体越大,就越有利于进化,因为大的群体可以保存更多的变异。变异的增多,导致进化呈现出连续性。
遗传漂变:一个特定的基因可能会在一代一代的传递过程中出现上下波动,这是一个随机的过程,随着种群大小不同而起伏幅度不同。因为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所以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大。但在大的种群中,这种随机事件就大为减少,遗传漂变的效应大为降低。
现代综合进化论
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稳定的关键。隔离方式主要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所谓“种”的概念,实在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再也不是此前所认识的那样。人们本以为在同一个物种内的生物应该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实则不然,综合进化论指出,世间的生物从基因水平来看,没有谁和谁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除了一卵双生之外。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虽然是完整的,呈现一定的不可融合的“颗粒”性质,但是,基因所表达出来的表型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混合”的
进化稳定策略:循规蹈矩者才是优秀的群体成员。它们表面上是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本质上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分级选择:自然选择既不是仅仅发生在个体水平上,也不是仅仅发生在基因水平上,自然选择应该发生在多个层次上,从个体、基因,到物种,甚至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选择。
单独来看,每个基因的自私性是没有意义的,基因必须与其他基因合作,并协调一致,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所有基因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的结果,就是一个身体。
病毒也被看成是一种自私的基因分子,它们侵入细胞以后,会利用细胞中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来为自己服务,然后大量复制自己。如果宿主条件还不错,病毒一般不会发作。
中心法则:生物信息只能从核酸传递给蛋白质,而蛋白质无法把大量信息传递给核酸。这从根本上否定了获得性遗传的可能性,也使综合进化论的核心更加简洁有力。
从整个基因组水平来看,碱基发生替换的速率大概是每两年一个。每一次突变平均约需300个世代的时间。
在分子水平上,自然选择与中性选择可以并存,而且中性突变占据多数,但也不是那么绝对,有时无害的中性突变在特定情况下也会遭到自然选择的打击。
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基因决定论,命中注定
达尔文证明了人和动物在肉体上是连续的,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则要证明,人与动物在行为上也是连续的。
铭印现象:鸟类的第一眼。基因决定的生物行为。
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曼于1948年做了一个重要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动物行为与自然选择之间的关联。他把五只雄果蝇和五只雌果蝇放到一起,让它们随意交配,结果表明,雌性果蝇无论和几只雄性交配,都会得到相同数量的后代。雄性则不然,它们交配的对象越多,所得后代也就越多。换句话说,雌性没有滥交的必要,因为忙到头来的结果是相同的。雄性则相反,它们倾向于无节制的交配,那样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为此,贝特曼得出了一个让保守者听起来非常不舒服的结论:雄性具有不分对象的冲动欲望,而雌性具有天生的顺从行为。
问题出在文明的进化,现代男性对子女的投入已不比女性少多少了,特别是在一夫一妻社会,男性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的主要途径只能是自己的孩子,因此,他们必须养活自己的孩子。所以文明社会的男人们不得不收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冲动,转而对家庭投入更多的精力。特别是在物质繁荣的社会,女性的任务不只是生孩子,她们还得为日后更好的家庭生活而奋斗,找一个合适的男人无疑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精心打扮一番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达尔文所说的适者生存,其实是稳定者生存,这是宇宙的一个普遍法则,在生物界得到特殊运用,才叫作适者生存。
人类是唯一知道自己终将死亡的动物,我们特别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支撑来对抗死亡带来的恐惧,以便给自己提供活下去的理由。宗教可以给一部分人提供这样的理由。所以有些人对宗教的依赖远远大于对科学的依赖。
posted by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00.0.4896.60 Safari/537.36
分类(READING) 浏览(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