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懵懂无畏的时代。家里是一天也呆不住的,呆在家里时也是整天研究地图,谋划着远行。骑车和徒步,从郊区,到郊县,到出省,到高原。年少莽撞,心浮气躁,在烈日与大山中折腾摔打,在朋友书信唱和里歌颂着伤痕血汗。自己努力奋争的姿态,别人眼中只是神经病罢了。我们所收获的最好评价是精神可嘉。
那时四川省内正兴起修路风潮,把诸如连接铜梁到乐至之间的土路改造成柏油路。骑车旅行基本不被人理解,我们也不知道头盔为何物,把买菜用的铁丝篮子挂在货架旁当行李包。长途爬坡和运动损伤?不,这绝对不是肉体问题,而是应放在精神层面需要征服的。尾气污染和土路扬尘?不足挂齿,完全不在考虑之列。
我去巴朗山时已是工作以后。毕业前夕以为再没机会骑车,其实序幕才刚拉开一角。后面陆续骑过川藏、滇藏、怒江、香格里拉、越南、独库、皖南闽南东巴凤,还有三亚漠河。工作后的时间和财力相比学生何其自由!婚姻也许才是自由的最大杀手。
讯帮忙在成都买了200元的二手公路车,然后一起朝觐四姑娘。出发第二天,翻越巴朗山,单日海拔爬升3100米,唉,我现在只能一次次在纸上提起,满足我虚弱的虚荣。返程中踩坏后轴,所有钢珠掉个精光。从垭口无动力放车下山,只有群山和云天随着公路盘旋翻转,山风扑面满怀。长途车倏忽掠过时,瞥见一侧车窗中伸出无数手臂挥舞,身后留下声声呼喊回荡。
LL也骑过巴朗山,比我和讯还要早六七年,学生暑假期间,从小金那边过来。数十公里长坡,当年还是土路,刹车皮磨损殆尽,只好找一块木头绑在车后拖着走。用讯的话说,下坡刚刚好,缓的坡还要踩两脚。
今天,恭喜,那个骑车拽木下山的人也婚了。
喜宴后帮忙送LL家人回城区,L表姐和snow在车后聊天,自驾西藏之旅,青进川出,全身水肿。在林芝路遇67岁老人徒步而行。想带他一程,不肯。把全部食物留给他,又背不动。最后只留了两包干粮,两瓶水。
这样我又想起从前那些遥远的生活了。当上班下班聚会旅游休闲似乎已经成为生活的全部,那些懵懂无畏的日子,我似乎曾那样活过。我曾经投入过生命的全部热情,有时候又感到困惑,那些割裂的生命片段的意义是什么。
新的一年来了,新的生命将要诞生,工作前路不明,梦想朦胧恍惚,日子还是不疾不徐的走下去,填满余生的分分秒秒。在这新年第一天,我的又一个生日前沿,忆古思今,不知所云。
最后,LL,恭喜你们,祝早生虎子,百年好合!
记于2014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