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次来香港,距离上次仅仅半年,变化却肉眼可见。微信扫码可以搭乘双层大巴和天星小轮了,上次中环漫游时不经意撞见的那家竹荪与面片齐飞的刀削面馆却已关闭。香港大学里学生与游客都与日俱增,我们走过的所有学生食堂都已经不再对外开放,只好在快餐亭中买了一个汉堡,43港元,却超出预期,里面夹的不是那种常见的薄薄肉片,而是卤汁醇厚的烂炖肉块,味道不错。tiger正好出差路过,跟他混一家宾馆,23楼的180°窗户外环伺着顶天立地密不透风的赛博高楼,靠着沙发就像坐在驾驶舱中悬停在半空。楼下公路边一家面馆暗仄破旧,门口却不少人在排队;tiger也去凑热闹,都快排到了,提前拿过菜单研究下吧,啧啧,竟然是米其林餐厅,一碗面条要一百五六十元。于是我们转身钻进一家中东小饭店。
次日就是香港街道马拉松。5:00开跑该是热带惯例,而我从成都到深圳再到香港,当暖冬遇上特大寒潮,地域和季候都是混乱的,衣服都不会穿了。香港马拉松又不提供现场存包。凌晨寂寞冷清的皇后大道东上,酒店礼宾一身黑色呢子大衣帮我们招呼的士,我们只能在寒风中偎依着瑟瑟发抖。所幸地铁提前运行,三名异乡男子身着半透明的银色长款雨衣匆匆赶往subway,几欲冻毙在中环市井街头。
起点是维多利亚海滨公园边的高架桥上,漆黑的海湾和山岭间遥遥可见对岸高楼参差,灯火寥落。10秒倒计时开跑,直接从高架桥上折返俯冲扎进下穿隧道。还是这里面暖和啊,皮肤衣脱掉。公路行车道被细致的划分出来去方向的狭窄跑道,傍边还留有应急救援道。隧道迂折,缓慢攀升,从微汗变成暴汗,然后再一头冒出地面,彻底沉浸在无边夜色和冷风中,冰火交融,人何以堪。
天色渐渐亮了,楼群从蒙昧中现身,仍是接连不断的桥隧,人群从高架上俯冲又从地底隧道中拉起,在精心分隔又毗邻的公路跑道上交织往复。20公里的冷热交替和波浪起伏,我似乎已经跑够了,有些昏昏欲睡。还摔了一跤,是在穿过跨海隧道后的一处折返陡坡,脚踢着了车道分界线上的凸起,整个人趴在了地上。不过这下倒又让我重新打起了精神。
本该进入音乐助阵阶段。可这是香港,哪怕本地文件在内的好多音乐都没了版权,比如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昨天和洋洋爬太平山时就发现了,于是今天根本就没带耳机。
前面的补给又全只有凉水,让我有些忧虑。因为忘准备盐丸,士多店里也遍寻不着榨菜,昨晚千思万虑后买了一包陈皮,效果颇佳。越往后跑才知道,惊喜都在后面:先能见着运动饮料,然后香蕉、士力架,橘子、小番茄。大榕树下,一位阿姨用粤语大喊,开饭啦!是紫菜包饭。有牙签穿起来的小香肠和菠萝块。烧腊和卤肉没吃,这并不太适合消化嘛。椰汁西米糕是精华和最爱,这个补给点还有头戴圣诞魔法帽的美女助阵,于是跑过去合影一张。
讲真,香港马拉松也许是参加过的观众最少的马拉松了。除了阿姨大叔工作人员,只有两三处十来个人的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加油鼓劲,跟大陆马拉松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也许桥隧高密的缘故,全程也见不到什么人。30公里了,遥远的翠屏山氤氲浮现在脑海中……我在开阔的西坡上缓慢爬升,一辆小车放慢速度,副驾车窗摇下递出一瓶水,要吗?呃,这一幕真如同梦境。
折返,高架,善始善终。最后两公里了,我终于觉得轻松,于是开始加速,在两米宽的路边窄道上超过所有同行的跑者,冲向终点。
记忆中同样魔鬼的马拉松,仅贵阳可比,那次是起伏和潮热。有着相同桥隧相缀条件的还有重庆,可他却找了一条全城区最平坦的公路,不知该遗憾还是庆幸。下午和洋洋、tiger继续在中环游荡,从叮叮车到半山大扶梯,楼群巷道中的圣诞街市年味可真浓。晚上高铁赶回百草园,这天微信运动创纪录的超过了7万步。
看来跑全马就真得hold着,细水长流才能来日方长,这是从一个月前成都全马才积累的经验,屡试不爽。
路长情更长,情长腿更长。
扶扶我,我还能走。
记于2023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