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皖暖阳
2006.12.2~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剩余全部 (左右键翻页)
不知名的草木,似乎在阳光下开满了飘洒的花
不知名的河道,安静的流淌在深山,自得路人深爱
从照片上能看出这是皖南吗?神话世界九寨沟的孔雀海,也就如此吧
山村人家,门不闭户,随意走进一家小院就能看见黑房瓦上飘落的金黄色银杏树叶
地上晒满的红薯干,还有垒放在墙角柴禾上的柿子
这次时间有些晚了,很少看到有挂满红灯笼一般的柿子树,略有遗憾
草垛 黄牛 古镇 流水,冬雾中迷朦的原野和乡村
=== 古镇 ===
许村古镇村口的两座牌坊:薇省坊和三朝典翰
薇省坊建于明嘉靖年间,四柱三间三楼。薇省即唐宋时中书省的雅称,明代改为布政司。该坊为嘉靖元年进士许g持官清正
后面的三朝典翰坊建于明崇祯年间,三间三楼四柱冲天,纪念中书舍人汪伯爵和他的父亲。中书舍人为明朝的书记官,雅称典翰
左边那位老人家,双腿间是烤手用的竹篓
我们在黄山北面的太平湖一带还看到有木质的大桶,下面也是生火烤脚的,整个人就坐在桶里
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呢,古镇中剩下的全是老人
还有成群的小孩
冬日寂静 廊桥深深
高阳廊桥在崇山峻岭中构架了一条许村通向外界的通道。徽商远行,村中父老妻女在此送亲人出远门,依依惜别,
苦涩的离愁化为滴滴热泪融入潺潺的溪水。桥上佛座设置的观音菩萨,则是供远行人和送行的家人跪拜,
但愿浪迹天涯的亲人一路平安,功成名就。离人衣锦还乡,游子重回故里,村里的亲人们也在这廊桥上拱手相迎。
高阳桥是离合桥,有离散的悲凉,也有聚合的欢喜。世代相沿,廊桥成了许村的代名词,在许村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安徽因为安庆和徽州而得名,古时的许村就在徽州通往安庆的必经之道上,山水形胜之地
随着解放后交通的变革,曾经喧嚣繁华的村落静默了下来。安徽很多地方都有这样在历史变迁中逐渐被遗忘的古镇。
箬岭古道是历史上千年古官道,由青石板铺就。由唐越国公汪华在隋末时凿山开通,
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至明代,仍是联结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重要官道。
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盐和山产的运输要道,而许村也凭借这条官道,成为市肆殷繁的水陆转运码头。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和清军多次通过这条官道往来厮杀。解放战争时,李德生部就是从这里跨越箬岭,解放歙县。
一位老人跨过双寿承恩坊
这是大观亭和高阳廊桥之间的一座四柱三间五楼石牌坊。尊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明季许村许仕继和夫人宋氏寿过百岁,朝廷乃立坊以纪之。这种为两位百年老人而立的牌坊,在全国极为罕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剩余全部 (左右键翻页)
(微信中因网页重排导致图片或链接异常,请长按二维码并选择识别)
Related Photograph & Travel Notes
| | 章渡
[2009.8.1~ 2] |
| | 青岛印象
[2007.12.29~2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