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云上的春山
2020.5.1~5
二二年仲春,当然不能放过这个难得的五一长假。
再去川西转一圈吧!都汶高速堵得厉害,于是反向而行,穿二郎山到泸定,
在川藏第一桥后下高速,享受了路边的樱桃自由,继续沿大渡河北上。
从康定方向的318国道分路出来,后面就是我没去过的线路了。
沿途全是延绵不断的隧道,和炙黄荒芜的干热河谷,根本无法歇息露营。
天色渐晚,终于在路边看见一块旅游区黄底白字的招牌,管他的,先拐过去看看再说。
:::: 色龙 ::::
狭窄的公路挂在山腰陡崖上,接连不断的发卡弯就像层层涌来的海浪,打的人喘不过气来。
沿途不见有车,更没有人,也不知通往何处。
爬上山腰后,终于能看见了绿色,也渐渐有了树林、村庄。
公路尽头是个停车场,还有一处观景平台,能俯瞰风云苍茫的大渡河峡谷。
停车场的尽头有个毫不起眼的隧道口,穿过去竟是一片村庄田园。
道路阡陌,屋舍俨然,被四周莲花般的群山簇拥着,宛如世外桃源!
夜色渐暗,华灯初上,随意漫步,晚花吐芳,完全想象不出来群山间还有这么一片乐土!
村庄已经旅游开发,民宿与原住藏民的石楼间杂着,俨然一体,无可分辨。
靠大渡河一侧则是宾馆,坐拥群山,仰俯雪山深谷。
因为疫情关系,前来赏玩的游人很少,屈指可数。
我们就在崖边草地上搭起帐篷,伴着溪流声进入了梦乡。
早晨,浮云散去,玫瑰色的霞光照亮了河谷尽头的皑皑雪山。
村庄另一头,穿过开阔谷地,是狭长攀升的山谷。
一条清晰可辨的石板路在原始茂林中蜿蜒爬升,我独自走了两三公里,山路始终清晰,不知通往何处。
从地形图上来看,也许是前往山顶,或是翻越垭口连接着隧道外面的村庄。
溪谷两边时常有小石屋出现,屋顶厚厚的青苔与山林融为一体。
原以为是藏人放牛的小屋,后来才发现是水磨房。
屋中的木漏斗和石磨完好而清洁,似乎刚停下来没多长时间。
磨坊之外,还有由整棵树干开凿连接而成的引水管道,由灵活精巧木板水阀控制着。
这么多的水磨,这么坚实的山道,可以想象这里曾多么繁忙,供养着溪流下兴旺的村庄!
但也明显的,这套水利工程已经废弃了――色龙村的旅游开发始于一两年前,
也许从那时起,村民逐渐迁居至山下,家用电磨取代了水磨,
新村和宾馆的取水管道将溪涧分流,这些运转百十年的水磨房终于安静下来,逐渐消隐在森林中。
头顶的蓝天白云,春树春山。千百年来,兀自枯荣,守护着这片净土。
如此偶然而庆幸的,我还能看见这些山居印迹,也许它们很快就会在时光中消逝了。
环村庄山腰一周的旅游木栈道,是俯瞰这片莲花宝地中村舍和寺院的最佳场所。
留守还是开放,这真是个难题。也许历史自会做出选择。
栈道的尽头,遥看白云之下,延伸向远方的雪山深谷。
在这片群山的皱褶中,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神仙般的村寨呢。
穿出隧道,我们又回到了连接国道省道的路网中。
一段时光的机遇,一个无心偶的的旅行片段。
:::: 梭坡 ::::
沿着大渡河峡谷继续北上,又回到炙热险恶的干热河谷中。
连绵不断的隧道让我感觉似乎整天都在水泥管道中行驶,而这些神奇的隧道中还不时有通往沿途水电站的岔洞!
天色将晚,河边坡势渐缓,出现大片石碉掩映下的村庄。千碉之国,丹巴到了!
我们又一次调转车头,驶上密集的发卡弯,上山寻找今日的安身之所。
在越来越狭窄的村村通公路网毛细血管分支尽头,在山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两个古碉下的村庄。
一户藏民院落正对大渡河谷和皑皑雪山,我们就在这里扎下了帐篷。
藏民一家四口,叔叔葑≡谡饫铮儿子在山下电站工作,五一也回来了,女儿还在外面。
在客厅中与他们聊天,说前不久村庄都还是封闭的,不让外人上来(疫情)。
以前都是种小麦黄豆,现在全改成了果树,苹果是这边的特产。
一墙之隔就是山中醉人的春夜。
风从山中吹拂而来,带着白天的余温,山野的香气,还有高原的微凉。
大渡河谷对岸山村的斑斑灯火,跟天上的星空呼应着,最远处的雪山在月辉下泛着隐隐的白光。
近处,星空之下,月色如霜,经幡飘展,碉楼只留下一个黑影,银亮的白斑是山巅的雪光!
陪伴我们一路而来的座驾,静依着碉楼藏房,在无边月辉之下,终于证实了它的标号:月光银。
带着薇薇游玩,有两处让我印象深刻的营地:
雅女湖边,拉开窗帘即见
瓦屋山,和跌落千米的兰溪瀑布银链;
还有这古碉楼下,探出帐篷就可看见的月光星光和巍巍雪山。
相同的视角,白天的景色。
我们露营的这户藏家,平台下圈养着黄牛、黑猪和母鸡;藏房后是古碉楼,四周环绕着果树和田地。
水泥公路直通到户,叔叔告诉我们,不像从前,现在孩子从小就要到山下上幼儿园。
我还问起了磨房,叔叔说是啊,以前都是水磨,用马拉到山谷中去磨;现在家家都用电磨(每户50元包月),但吃起来就是没有水磨香!
酥油茶就是藏民们的早茶,一碗还没喝完他们就帮你热情的再次盛满。
早餐是菰谖莺笙指畹木虏耍用自种自磨的小麦包成的韭菜包。
我们也给他们尝了我们传统早餐:燕麦片煮葡萄干加蔓越莓果饯:)
白天的景色,相同的视角,另一个方向!
喜欢早晨的斜光,和鲜亮的色彩!
阳光灿烂的上午,小儿子下山进城去了,叔叔骑摩托上山做什么事,莅鸦婆8铣黾颐牛
薇薇上完视频课,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准备去附近的大峡谷看看。
:::: 无名深谷 ::::
牛道是前往峡谷的最便捷道路。
藏民们说,这里海拔还不够高,只能养黄牛,养不起牦牛。
山随路转,大裂谷猛然展现在眼前。待走近峡谷边缘,忍不住一声惊呼!
从巨石上颤巍巍探出头,眼下就是深切的断崖,落差数百米直坠谷底,惊心动魄,不忍直视!(我拙劣的摄技不能展示出来)
峡谷对面山头有碉楼,有瀑布层叠跌落;一头是海拔近五千米的雪山,
另一头则连接着海拔两千来米的大渡河峡谷和碉楼林立的村庄,一眼看尽三千米落差!
山崖断层中夹杂着白玉;这边山上满是一种层岩状亮光闪闪的石头,云母?我称它为狗头金。
一座藏式“神庙”守护在风光无限的群山裂谷要塞。
白塔前的玛尼堆,都是白玉石堆砌而成的。
群山无人,只碰到一个前来朝拜的藏族荩从大渡河谷对面山村中过来。
问她小路爬上来要多长时间?一个多小时吧!
:::: 莫斯卡 ::::
还去了网红之地莫斯卡。跟想象中不同,这不是群山峻岭中的山村,而是海拔近四千米的高原放牧点。
时节尚早,草原仍是一片枯黄,未到绿草如茵的美丽时光。
从丹巴一路上来的深林溪涧风光倒是不错,但山路艰险,并不容易停驻游玩。
我们在村中篮球场上扎营,夜里snow再次出现高反(上一次是去年冬夜),于是下撤。
子夜深林,月黑风高,全程没有一辆车,只有野兔在草原公路上蹦Q跳跃。
单车在陡峭山路上迂回滑行,再次行经深山密林,别有一番感受。路边偶尔可见游走的马匹,它们都不睡觉么?
白天里的丹巴县,这座河谷中局狭的小城,号称“大渡河第一城”。
从这里,我们开始踏上了回程。
:::: 墨尔多神山 ::::
墨尔多神山是藏族最古老的宗教――雍仲本教的神山,嘉绒藏族文化中心,主峰海拔5100余米。
朝山坪上,经幡招展,神山威严
浮云翩飞,山谷辽远,无比自由闲适的午后时光!
瞧薇薇满嘴桑葚咬得变了色!
这种藏地野花有着清幽的芳香,也是女孩们的绝色指环:)
路旁小溪边的三座流水转经筒,只有一个还在悠悠旋转。也许会有朝山的藏民修葺它们吧。
不能不感叹,村村通也许也是当代中国乡村的奇迹之一。
我们是从路边经过时无意折上来的,路上还发现一只有着黑白色长尾羽翎的野鸡
(我在莫斯卡山下也看见一只毛色油光发亮的黄鼠狼悠闲的穿过田野和公路,当然更不用提高原上时常可见的土拨鼠)。
后来才发现,这里也有徒步登山穿越线路,和藏民转山线路。没准这也是个徒步备选呢。
:::: 小金 ::::
五一最后一天了,对帐篷不再有兴趣,于小金的旅店住了一晚。
次日晨跑登山,能俯瞰市容,竟也遇到不少戴着口罩晨跑和徒步登山的市民。全民健身真蔚为气候了。
四姑娘山观景台。上一次举家路过此地,还是16年端午
夹金山穿巴朗山。
当年日隆镇道路泥泞不堪,正在修路;巴朗山隧道尚未通车,卧龙到映秀也全是崎岖不平的石块便道。
匆匆数年之间,一切都在天翻地覆的变化着……
(微信中因网页重排导致图片或链接异常,请长按二维码并选择识别)
Related Photograph & Travel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