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流光
2018.12.31~2019.1.1
青神,一个可能大多数四川人都未曾听说过的县城,位于乐山东北的岷江之畔。
由于远离省城干道,偏安一隅,难得耳闻倒也不足为怪。
青神是第一代蜀王蚕丛故里,以崇祀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得名。
2019年元旦,全国降温,四川周边暴雪,遂循青神岷江一游。
青神中岩,位于远离县城的岷江之滨,青山隐隐,江水迢迢。
入门不远便是一水池,寥落冬日中,有锦鲤循声而来,池边崖壁上书“唤鱼池”三个大字。
当时并未太多在意,回来翻阅资料方知,摩崖上的佛龛和经幢乃是唐代所刻,而“唤鱼池”竟是苏轼手书。
少年苏轼曾别家负笈求学于中岩书院王方门下,也即掳获了王方爱女王弗姑娘的芳心。
婚后十年,年仅27的王弗因病离世;又是十年之后,仕途多舛的苏东坡写下了名篇《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沿山谷而上,就地取材的红砂石阶已被踏出深深的凹痕,当年的香火鼎盛可见一斑
位于路边岩壁的罗汉崖摩崖造像。因为那场文化浩劫,所有佛像都没了脑袋。
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佛龛,因位于荆棘密布的绝壁之上得以幸免。
仍是川中所特有的紫红色山崖,还隐藏了多少我们未知的秘密?
陡峭山路的尽头,雕凿于山间绝壁的千佛长廊,在千年风雨沧桑中已经严重风化。
宋代诗人范成大曾记有文字:“此地悬崖峭壁,上刻千佛,石覆如屋,中有卧仙之迹”,“岣岩为百千万亿佛,如恒河沙数”
凝视着崖壁,仿佛看到了时间
流光……
也许很快它们就会泯灭难辨……
从千佛长廊下山,透过葱郁的密林,还能看见一些新开凿的佛像,它们重新书写着中岩的历史。
据说中岩还有“西川林泉最佳处”之称,青峰冥壑、峻避回流、曲径通幽。
在这萧条的冬天中难以想象,范成大、陆游等名士也曾游历并留下了诗篇石刻;也许是借岷江水路之便吧。
中岩曾分上、中、下三寺,而今上寺早已损毁殆尽。原先庙址上供奉着的几路土味神仙,经日暴露在风雨艳阳之下。
石笋三峰,是中岩上寺的核心地带,但见青峰峡峙,虬根纵横,恍惚中竟有些柬埔寨的错觉。
看千年香火兴落,佛土变迁,所谓“身心了了”,大概也就是苏轼所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吧!
离开中岩,顺岷江而下,经过寥落萧条的汉阳古镇,不远的江湾九回之处,就是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吟唱的平羌小三峡了。
如果说青神已是偏安一隅,那么平羌小三峡更是盲道――不在任何交通线上,只有一条村村通小路,狭窄崎岖,依江蜿蜒。
仅有的一座小村几乎没人;入夜,我们在路边难得一见的草坪上扎营,那个清静,不见江船,也无村火,陪伴我们的只有无尽的逝水涛声。
当然,还有李白的歌谣,是它召唤我们来到这里,独拥这个难忘的跨年之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微信中因网页重排导致图片或链接异常,请长按二维码并选择识别)
Related Photograph & Travel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