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攀大瓦
2016.4.30~5.1
大瓦山位于金口河区,在自然地理上位于横断山东侧,是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
海拔3222米的大瓦山,四周被绝壁围绕,形成山顶平坦四周凌空的平顶高原,
仅北端的滚龙岗,通过木梯连接可以通达山顶,和“自古华山一条路”相比,其险峻陡峭有过之而无不及。
远远望去大瓦山更像一座空中楼阁或者是航行于茫茫林海的巨轮,
它四周绝壁高差达到1000米,山顶平台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
源于山顶的两条小河从东南面的悬崖上飞泻而下,形成落差达1000米的瀑布……
金口河前后的大渡河峡谷,山势雄奇,瀑布飞泻。
而在这山水之间,隐藏着一条似乎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神秘通道,
那就是桥隧相连的西南交通大动脉――成昆线。
五池村是大瓦山北麓经典登山线路的起点,路边山坡上开满了报春花,在阴湿的天气中格外鲜艳夺目
出发时还是阳光灿烂,越到高处则逐渐钻进浓密的云层,天地山岭混沌不清
在这蒙昧不清的迷雾中,在这荒凉寂寞的瓦山坪上,兀自绽放的杜鹃花林让人眼前一亮,给人惊喜也带来安慰
在疲惫的徒步跋涉后停下来喘上一口气,然后放下背包,打开音乐。
独拥天地,尽可以慢慢挑出最平坦柔软的草地,在最娇艳的杜鹃花树下搭起帐篷,安顿一天的住宿。
一个人的登山旅行,是坦然,也是任性。
第二天一早,拔营上山。金色的晨光照耀着夜雨后湿漉漉的青苔和松萝,
沉浸在无比清新的空气中,让人仿佛置身于梦中才会出现的童话世界。
本来有些懊恼没有早些登顶观看日出,但又想,
穿行在这金光灿烂的原始森林,何尝不是又一种意料之外的大美呢?
走出山腰的密林,视野变得开阔,这该就是上山必经之道:滚龙岗吧。
背着沉重的背包,翻过几处峭崖登上山脊,只见绝顶高插入阴森的云天,壁立千仞的悬崖深不可测;
心中又涌起一丝熟悉的感觉:抖豁
云雾消散,大瓦山露出饱绽的肌肉和铮铮铁骨。
追上了另一拨先前上山的队伍,他们昨夜从大渡河边白熊谷上来,也在瓦山坪露的营,一早轻装登顶
第一处崖缝,这就是号称不能“横背防潮垫”的地方,机智的我取下防潮垫藏在了灌木丛后
第二处石崖,更加狭窄湿滑,反正已不准备在山顶露营,在他们的规劝下,我干脆把整个背包都卸下藏了起来……
这算是最危险的一个地方吧,据说以前也有木梯,但已经朽烂,只能抓着石崖边的绳索攀行。
怎么说呢,跟嵩山相比,因为石崖下并非无底深渊而是有了小块平地的托垫,凶险上就差了三分:)
图正中的刃脊,就是滚龙岗的前端,看上去比走在上面更加惊险。
攀上山顶,地势平缓下来,宛然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
树林葱郁,鲜花盛开,流水淙淙,草地平旷,好一处绝壁凌空的秘密庄园!
小路的尽头,是密林深处的一座小庙,也让这荒野之地多了一丝人气。
禁不住好奇,这些建筑和雕刻都是怎么修建起来的?
折身下山,侧目云雾缭绕的大山,仍然让人心生感叹。
可奇怪那些石缝和木梯,下山时反而比上山更容易。
滚龙岗上回望,巍巍大山风起云涌,气象万千,灿烂阳光下自成一番风景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这山脊山势,跟元旦刚爬过的嵩山有一段挺像的……不同的是这次可是重装呢
山中秘径,伐木为梯。一个人爬山,最大的不便之处其实在于……拍照时少了人物衬托,难出效果:(
看这跟早晨上山时相同的地貌风景,有人出现就多了点睛之笔
回到山腰已是午后,灿烂阳光下的瓦山坪是这样子。
不少游人从五池村爬上来观花赏玩,这风和日丽的景象可跟昨晚的凄风惨雨有着天壤之别……
下午返程,连接大渡河峡谷和大瓦山的公路,狭窄得不像样子。
返程时差点放弃这条近路,山民们却极力撺掇我:要省好多油;完全不用担心会车;绝对没有问题……
好吧,当然也有会车,不过路到眼前总是能让开的……
然后穿过延绵壮阔的大渡河支流峡谷,连绕十六个回头弯(我特地数了一下),终于回到大渡河边。
可最难忘的,还是顺着山涧坡谷下行,猛然抬头,在起伏的山岭背后,巍巍大瓦山云烟朦胧却毋容置疑的矗立在那里,挡住了大半个天空!
最后,借一张网络照片展示东方诺亚方舟的雄姿。大瓦山,我还会再来的。
(微信中因网页重排导致图片或链接异常,请长按二维码并选择识别)
Related Photograph & Travel Notes
| | 八角棚
[2019.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