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之巅
2023.6.10~12
五台山地处太行山系北端,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这里汉传佛教青庙和藏传佛教黄庙交融并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环抱整片区域,山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得五台之名;
最高峰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亦为华北地区最高峰,世称“华北屋脊”。
前往西台之路,一样的是北方延绵起伏的青郁山岭,草坂上交织着松林的暗影,游荡着成群的牛羊和马匹
沿着公路前往西台,后来研究地图,真正的徒步线路应该在左侧山脊上,走得更高
听凭知觉离开了十八弯的山腰公路,面向西台径直切出一个深V,下切途经最漂亮的初夏山林
顺着本次行程途经唯二的溪流下至谷底,紧接着是700米的垂直拔升
西台终于近在眼前!随着海拔的爬升,山风也起来了,协力同样猛烈的山势,直接拉爆了小灰灰
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顶法雷寺,供奉狮子吼文殊菩萨。
佛法中,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脑裂。可祛一切邪恶和负面能量,震慑魔怨,还世界和内心一片清宁。
狮子文殊,代表了文殊菩萨智慧与威猛的一面。
这里是各派历史建筑的混搭:石构老庙,砖房客堂,玻璃幕屋,
还有文殊菩萨三尊硕大的金身端坐在院坝中,而殿堂才刚刚搭起半截柱子
站在西台顶遥瞰中台之路
夕阳西下,我们沿着小路继续穿插到中台,天边的白塔是中台的标志性建筑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台顶演教寺,供奉孺童文殊菩萨。
佛经中,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指的就是美妙、雅致、可爱;
民间称文殊菩萨常会化身为天真可爱的孩童,孺童文殊说明菩萨除了聪明智慧第一,还有一颗童真的善心
慈祥的演教寺主持邀我们喝水进餐,密集投喂温暖了我们的身心
前往北台之路,暮霭中风光壮阔。有越野跑者沿公路蹒跚而行,洋洋找着条野道超过了他
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灵应寺,供奉无垢文殊菩萨。
无垢一词指的是身心清静,净白无垢。唐朝诗人陆贽在《月临镜湖赋》中称:“至明洞幽,至清无垢”。
我们到访时恰有云脚扫过,斜阳昏黄中漫天雪霰飞舞,蔚为壮观。
第二天,北台前往东台之路,右侧山头的寺庙便是东台
东台山腰上回望北台,中台的白塔亦清晰可见
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台顶望海寺,供奉聪明文殊菩萨。
汉语中的“聪明”,一般指记忆超强,智力发达,理解能力强,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种能力或天赋。
望海寺中望海塔,殿堂流丹,不仅供奉着东西南北中五台文殊菩萨,
还挂着“祈愿高考中考莘莘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金榜题名”的大字横幅,也算尽文殊菩萨本职了!
东台之后的山脊线路,是这次五台之行中最漫长、最原始,也最漂亮的吧
身后渐行渐远的东台顶上,望海寺慢慢变成一座小小的城堡,高踞云层之巅,距离我们那么辽远,像是退回到宫崎骏般遥不可及的童话之中
小路一直在山脊起伏蜿蜒,穿行在初夏的浩淼云天和金黄色蒲公英怒放的草地之间
深林簇拥的山脊草地,有浅灰色兽脊一跃而过,那是牛羚的身影?
第三天,前往南台之路。
那些更虔诚的信众和游僧,他们都早于我们启程,正蹒跚行走在攀往南台的山路上
遥瞰东台,最远处那毫不起眼的尖尖山头,我们昨天就是从那么远的地方走过来的啊
南台锦绣峰,海拔2485米,台顶普济寺,供奉智慧文殊菩萨。
汉语中,“智慧”既包括聪明才智,又兼有辨析、创造思维能力,和较高的悟性能力。
聪明体现的是生存能力,而智慧体现的是生存境界。
(据说这是环顾五台的最佳视角:从左至右,西台、中台、北台、东台一览无余,我们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我们与行脚僧的合影
避开公路的小道才是真正的徒步,也能在最后一个小垭口上回望南台,回顾我们两天半的朝拜之旅
台外之行,佛光寺大殿,是中国仅存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
佛光寺大殿前的陡峭台阶,和空寂无人、白云悠悠的漫漫夏日
庙宇不大,人亦不多,返身回望仲午艳阳下的佛光寺,掩映在群山古柏之中,蓝天中云影悠悠飘过,竟久久不愿离去。
这云,这风,这样质朴又明丽的夏日。这一刻,千年的时光仿佛静止了。
(微信中因网页重排导致图片或链接异常,请长按二维码并选择识别)
Related Photograph & Travel Notes
| | 中岩流光
[2018.12.31~20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