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山下的古镇
2018.6.16~18
:::: 雅安 ::::
川藏线起点的重镇,青衣江边的古城,曾经无数次骑车或是自驾路过,只有在这个端午第一天的闲散的下午,
有机会深入它的街巷,领略这熟悉的市井和繁华。
两元钱一斤的红李,三元钱一斤的青见,水果新鲜充沛的汁液流淌在嘴里,心里说不上是欣幸还是感慨。
市区一侧的青衣江,激流奔涌,水雾升腾;江边有巨大的鹅卵石滩,五色斑斓,初见颇为惊艳,却四下难觅人影,当地人已见惯不惊了吧。
:::: 望鱼 ::::
公路边是望鱼新镇。初夏的黄昏,山溪的水面会氤氲出一层白雾,慢慢流淌和升腾,黄昏时便把水边的吊脚楼也浸没了大半。
但这多雨的季节我们并不想在河边露营,于是把车开上了山腰,在后车厢睡了一宿,又看到了许久未曾见过的夏夜精灵――萤火虫。
早晨从山腰下山,顺路稍上去乡上赶集的婆婆和爷爷,婆婆说不清话,给了薇薇一朵硕大喷香的栀子花。
望鱼古镇不靠公路,而是坐落在突兀于山腰的一块巨石之上,因巨石形似一只守望着周公河游鱼的猫而得名。
随着解放后公路的贯通,这座始建于明末清初,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的重要驿站也如同山下的周公河一样,沉寂在历史之中。
听当地人讲,望鱼古镇分为前街和后街。前街紧靠公路,居民悉数搬至新镇,老街宛若空城;
后街似乎属于另一片行政区,还有不少山民居住,也能见着临街的商店和一两家零星的客栈,透露出些人气。
前街后街的分界处,有一家望河的吊脚楼“望鱼石客栈”,门前一幅龙飞凤舞的楹联引人侧目: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
客栈内竹木装修,品饰皆宜;待盛夏艳阳,此处小居、品茗、望鱼,皆为佳处,奈何人迹寥寥。
街边两三家小摊,摆卖当地特产油炸小鱼和玉米摊饼。这两天正是端午,客栈阿婆用粽叶包了一个空心粽子送给薇薇:)
:::: 海子山 ::::
望鱼不远的海子山,以山顶的高山湿地得名。虽有公路直达,奈何土路湿滑,我的两驱逍客爬不上去,于是徒步吧。
四岁又四个月,这五六公里山路也是薇薇独自走过的最长的山野步行了。
:::: 雅女湖 ::::
从前研读瓦屋山攻略时就知道了雅女湖,凭空想象那是片山腰的水洼。黄昏中初识,才见识了她的阔大与胸襟。
而清晨到上午,又是不同风姿,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如鉴水面,到吹皱一池春水的波光粼粼,自有万种风情。
我们无意中借宿的路边店,湖景房中竟是无与伦比的湖景床,正对着大瓦山的兄弟,蜀中两大桌山之一的瓦屋山。
注目凝望,云纱之间,跌落高逾千米的兰溪瀑布宛若银练,赫然在目。
次日就是端午,旅店老板娘执意送了我们几个粽子,包的仍是青豆腊肉馅,不知是不是这儿的风俗呢。
:::: 高庙 ::::
峨眉山下的高庙古镇,藏在公路街市的最下方,顺着乡村巷道一路蜿蜒下行,几乎都已经失望了,才能看见穿木雕花的狭长甬道。
有涧溪,有吊脚楼,有铁索桥,但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空留几张照片罢了!
:::: 柳江 ::::
如果说望鱼是孤寂的,高庙是落寞的,柳江无疑是喧嚣的。花溪河畔,栈道交织,游人摩肩接踵。
衰落的古镇各有不同,兴盛的古镇却总有几分相似:柳江,街子,平乐,安仁……
也许只有在镇上小住几日,在游人稀落的清晨或雨季,方能见识这些古镇的真实面目,但显然,不是我们这次的游历了。
(微信中因网页重排导致图片或链接异常,请长按二维码并选择识别)
Related Photograph & Travel Notes
| | 木梨硔
[2015.9.3~5] |